|
摘要: 佛云:“贪嗔痴” 、“怨憎会”。释迦牟尼,可能是最早对人类心灵痛苦进行系统探索和总结的心理学家了。由“贪嗔痴” 导致的“怨憎会”,是他说的生命苦谛之一。 他说的“贪”, 是对世间事物的无尽渴望与追求;“嗔”是指愤怒与憎恨,贪而不得欲望受挫即心生嗔恨或愤怒的痛苦;也就是,嗔是贪的后果;“痴” 也叫无明,是指对世间真相的无知,不了解一切皆是因缘和合、无常变化的,因而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知和执着。这是他对贪婪的来源的解释,背后隐藏着的是“我执”。 谁在“贪”?是我。无我,则失去了贪的主体,贪就不存在了。 这个“心灵痛苦的病理学”理论导致了,他解决人类心理痛苦的方法。方法就是破“我执”。把自我解构了,没有了自我,贪婪也就没有了,后面的痛苦也就没有了。 破我执方法的底层逻辑是:缘起性空。也就是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合和而成,本无自性。比如“我”,是父母因缘合和而生,并随无常而灭,所以以前没有这个“我”,以后也没有这个“我”,“我”的本质属性就是空。既然“我”是空的,那么执著于“我”这个“空”就是不智慧。所以,理解了因缘合和,再修戒定慧,在般若智慧的加持下,就可以放下这个本无自性的“我”了。 这套底层逻辑有一半是对的,即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停地处于变化当中。但以“变”否定不变,并不符合辩证法,也不符合人们的直觉感觉。按辩证法,世间万物的确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但世间万物的本性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并不能因为变而否定不变,也不能因为不变否定变。若可以以变否定不变。我们就可以把同为碳分子因缘合和而生的木炭和钻石当成同一个东西。也因此,佛教提倡去掉分别心,把美女与白骨视为一体。哲学上,这属于主观片面唯心主义的老把戏。 “怨憎会”,是指众生不由自主地不得不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聚集在一起的痛苦。有了“贪嗔痴”的因,必然会导致“怨憎会”的果。 不过,他的总结,应该源于自恋或心灵不成熟的人。他之所以把他的理论,推导成人类的普遍真理。也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对个人的心灵认识出发推导至整个人类的共同心理规律。 释迦牟尼出生帝王之家,从出生就极受父母宠爱。他的父亲要求伺奉他的仆人,在他睡觉时,要把后花园打扫干净,不能留一片枯枝败叶。目的就是要让他醒来,映入他眼帘的都是美好。当然,他的生命被“美好”包围着,无法像科胡特所说的:通过恰到好处的挫折对孩子的原始自恋进行转化内化。从而驯服自恋,迈向成熟的心灵。所以,父母给他营造的自恋世界,总有一天,会在父母力所不及的地方被现实之光刺破。因此,这个绝顶聪慧的王子的自恋,会在人生最美好的青年岁月,被熟睡宫女的丑态、被叔父衰老死亡的现实之光刺破(“好的”“我”终究有一天也会像叔父一样衰老死亡。自恋的本质特征是主观打败客观,世间的一切都是我的自恋客体,应该为我的欲求满足和快乐服务。为此,我应该是世界的主宰。世间一切都应该听命于我,包括生、老、病、死。这个自恋的自我信念,遵循着我不喜欢就不应该存在的情感规律。因此“我”,绝对不能受客观现实与客观规律的制约。因为,当我接受了客观现实与客观规律的制约,我再就不能再全能与完美,不能再主宰一切。我就要接受欲求不满--求不得--的痛苦,那意味着,自恋的自我的崩踏。),自恋崩溃的自我,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精神痛苦。因此,他要抛弃王子的尊贵身份,出家苦修和深思探索,寻求精神痛苦的解脱之道。 按照他的理论,贪是“我执”的结果。换句话说,有“我执”就必然有贪。这个推论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因为,对于驯服了自恋,心灵成熟的人,若接纳了自然规律,能协调主客观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心灵成熟的“我”,不一定会贪,那怕是对生命本身。 贪生怕死虽然是人类的多数,但我们身边从来也不缺乏,能接纳生死,笑对生死的人。 因此,解决精神的痛苦,并不一定需要通过解构自我的方式。“涅槃寂灭,往生极乐”,终究是一种幻想。成佛之道,本质是从自恋的痛苦始,兜兜转转,转了一圈,又回到安心(成佛)的自恋终。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终究还是没有驯服自恋。“我”要成佛之宠愿,不就是贪吗?还有比这更贪的愿望吗?终究是谁成了佛?还是没有摆脱“我”执。 不过,佛陀的思想的确是一个庞大而伟大的思想体系。包含了许多伟大的哲理、伦理和心理学规律。晚近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情感动物,情感的好恶是人建立认知模式的驱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总结的许多心理规律也可以算得上普遍规律;他教授的修行方法“八正道”之一的“正念”,被现代心理学所借用,而风靡全球。笔者认为,对这个两千五百年前的大师是值得顶礼的。 本文通过临床会谈节选的方式,描述一个自恋人格障碍的来访,执著于他想要拥有别人拥有而他没有的痛苦,但他却看不到或无法享受他拥有别人没有的平衡和满足,这背后隐藏的是: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本来就应该属于我的自恋思想。为了满足自恋,他永远只能看到自己所缺乏和不足的,求而不得,这构成了持久而深刻的绝望痛苦。正如佛云:“贪嗔痴” 、“怨憎会”。然而,心理学的道路并不指向对自我的解构,而是探索和领悟“贪嗔痴” 、“怨憎会”背后的自恋自我。 重庆心理医生、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咨询师、重庆婚姻心理咨询、重庆婚外情心理咨询、重庆情感心理咨询 在匿名保护的前提下,节录部分会谈内容,来访者已知情同意。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来访者执著于身体的两个亚健康症状,并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表面上看似乎关于身体健康,过度焦虑的背后却是无法接纳身体衰老引发的焦虑与恐惧,因为这两个亚健康症状其实是人到中年身体功能开始衰退引发的症状。 …… 来:我在吃中药。这个月的生理期没有提前一周来了。差不多是正常的生理期来的时间。其实昨天咨询时,肚子就很疼。果然,咨询完了,就来了。 咨:恭喜,生理期通过服药调节正常了。 我想说这件事,针对全有和全无。 你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通过这件事,说明现实的世界是:没有那么糟糕。也没有那么好。生理期这个问题。吃点药,调整一下,就变好了。但是,同样也是看医生,另外一个症状就没有那么好的效果了。这至少不是全坏,当然也不是全好。 来:不知道为何这种半吊子,让人最难过。 咨:没有办法期望未来一个稳定的结果。 来:全坏比悬而未决好。 悬而未决定最讨厌。 咨:全坏至少是一个稳定的结果,可以让我们有掌控感。我们宁愿付出,选择拥有这种掌控感的负面代价。所以,是不确定的结果让我们焦虑。 不过,我们可以找到应对悬而未决的方法。 举例:…… 把我们无法掌控的东西划出我们的自我责任范围。 我们去接纳这个东西就是我掌控不了的,不再强求自我要掌控。妥协和接纳也是一种掌控。至少让我们的自我不再为之焦虑。 另外一种思维模式就是,我无法妥协。不要最好的,就要最坏的,不管最好的、还是最坏的,都是在我的掌控当中。但现实又不给我们想要的这种结果,因为,现实并不受我们的主观所支配,所以那怕我们愿望承担坏的结果的代价。现实无法确定依然还是存在,所以我们依然还是无法摆脱焦虑。 来:听上去,感觉很烦躁。 听上好像就是,不断地认输的感觉。 不断地下跪的感觉! 不断地放弃的感觉! 咨:的确是一种放弃,放弃去承担不在我们掌控范围内的东西的自我责任。但这种放弃,让你感觉很烦燥。 来:你举例的感觉就像我们就是娃儿,没有办法,只有接受父母的控制。 放弃了,让人有点生气。 这有点像什么感觉? 一群大人诱骗着一个小孩,放弃了她很珍贵的感觉,还要给她说是对的,因为内心和谐了。 我觉得你描述的境界太高,离我太远了。 …… 重庆心理医生 咨:内心这个自我觉得,我的目标就应该由现实来满足我。如果我放弃了满足,是羞耻的。 来:我讨厌把这种放弃理解成一种好事。 感觉自己在欺骗自己。很可笑! 因为我觉得我这一辈子都在做这种事,我不想再做这种妥协了。 这种放弃自己的权益。 咨:嗯? 来:就好像自恋自我很讨厌现实的自我放弃自我的权益,可耻。 完了之后,觉得这是聪明的做法。 咨:我理解了。 这两个是不同的。 虚假自我为了保护自恋的自我,压抑了真实(自恋)的自我,用虚假自我来面对世界。但是虚假自我是一个机器人,缺乏自我真实的情感与意志,只能靠自动导航来适应生活;因而它生存的方式,只能是讨好,对外总是妥协。这在你过去的生命中,的确是一个心理事实。我承认这个心理事实。 这个与真实的自我,智慧的处事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举例: 两个君主。 开始太后把持朝政,后来儿子亲政了。不满于被强国欺凌,寻求应对之策。 假设,有两个不同思维模式的儿子,有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个的策略,必须讨伐强国,以雪被欺凌之羞辱。但可能强国强于自己十倍,讨伐的结果是注定的,就是必然失败而灭国。但他觉得那怕是战败灭国,他也必须去战斗,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占据了他心灵的全部空间,他的心灵再也容不下其他事情了。 一个的策略,是继续妥协。暗中发展自己的国家,积蓄力量,以图将来时机成熟时再解决被强国欺凌的问题。他觉得,他当了皇帝,虽然此时不能讨伐世敌,但他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他的宏愿是采取各种措施强大自己的国家,只要他勤政努力,总有时机成熟解决强敌问题的一天。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他做的其他事情,一样可以带给他成就感。 那个更智慧? 来:我觉得前面一个。 他无法觉得,……,把一个事变成了世界的全部了。 他没有把他的生活看成是一个地图与表格。 他觉得他的生活是由很多个小的事情构成一张图。 他的看法就是,这个地图的一小块出现问题时,这一小块就扩大,变成了全部的地图。 他无法像第二个人那样,虽然在这件事做不到。我可以在其他事情上做得到。 我觉得第一个人,之所以这样,是没有这种能力。 咨:他没有这种心理功能,他生活在全与无当中的。 来:是的。 所以,一个没有被解决的问题出现时。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全部。 重庆心理医生、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咨询师、重庆婚姻心理咨询、重庆婚外情心理咨询、重庆情感心理咨询 咨:这两个人的核心区别在。 第一个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在他的掌控当中。所以,一个事情掌控不了。他的自我就溃败了。 第二个没有这么认为,他承认了客观现实,首先他没有这种这个世界一切应该由他掌控的概念得。 所以,他可以分清楚。 这个事情掌控不了,不等于他全面失败。他还有许多事情是可以掌控的。 我觉得这是核心区别。 来:我觉得我现在是种什么感觉嘛。 就好像自恋的自我,从以前完美的自恋防御中。因为完美被摧毁了。 就好像城市经历了飞机的轰炸,整个城市都被摧毁了。它失去了自恋防御,就像难民一样的,破破烂烂地走出来。 进入现实。 但现实告诉他,这个你不行,那个你掌控不了。 自恋的自我觉得,我已经是一个难民了。 咨:听起来,那的确是多么糟糕的感觉!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 他的目光只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面。在对能够掌控的事只字不提。 重庆心理咨询 来:只有这样才能把不能掌控的事放大到全部。 咨:我们先问这个问题:为何把能掌控的事只字不提,而只看不能掌控的事? 来:我觉得自恋的自我,在自己身上看无法掌控的部分。在别人身上,看别人拥有的,我没有的。 你说,其他人也一样,也有无法掌控的事情。我只看能掌控的那些别人。 咨:嗯。感觉这个似乎有点像贪婪。 所有好东西都应该属于我。 不应该有人比我更好。 所以,对自己拥有别人不拥有的只字不提。 来:如果要世界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属于我。 自己拥有的就没有兴趣了。 咨:嗯。 来:因为要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都属于我。 咨:如果是这个信念。那么,我拥有的就是是应该的。所以不会觉得好。 来:我奇怪,所有的好东西都应该属于我。 不是欲望,而是这个东西形成就是这样的。生来如此。 咨:所以才这么痛苦。 来:之所以这么痛苦。就是我生来就应该拥有世界所有的好东西。所以我才只看不好的东西。 咨:看不好东西目的是对“我生来就应该拥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的信念的完善和修补。“我生来就应该拥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但现实打击了我们。因为,现实并不是那样的。所以,我必须要把这个我不拥有的好东西补足,这样才配得上“我生来就应该拥有这个世界所有的好东西”的自我。 来:补足那个我天生就应该拥有的好。 但事实上,我们早已经忘记,我们天生不拥有这种好。 …… 重庆心理医生、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咨询师、重庆婚姻心理咨询、重庆婚外情心理咨询、重庆情感心理咨询 ............End............
-*-*-*-*-*-*-*-*-*-*-*-*-*-*-*-*-*-*-*-*-*-*-*-*-*-*-*-*-*
如果孤单迷茫 黄手帕愿伴你成长
原创文章 版权自有 欢迎个人点赞转发 机构或商业性质使用须获得授权
本文配图均为AI原创,版权自有,讼棍绕行!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兴趣,请关注wx公众号:黄手帕心理,阅读更多精彩原创专业文章。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想要进一步沟通可添加咨询师微信
![]() -*-*-*-*-*-*-*-*-*-*-*-*-*-*-*-*-*-*-*-*-*-*-*-*-*-*-*-*-* 往期文章: 2.韦小宝与嫁给爸爸 3.生命是租借来的 5.保密、知情同意与匿名保护三原则--心理咨询师如何遵守保密原则 6.神经症患者痴迷邪教的心理动力学——与完美主义相关的心理病理 8.当妈妈需要的自信 9.汤勺与共情 10.花开的感觉 结案的快乐 11.我可以找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咨询师谈我的性幻想吗?--性问题系列之一 黄手帕原创 13.[重庆焦虑、抑郁咨询]委屈的好人 --道德防御 --心理防御机制系列之一 14.我不想来咨询 只要你给我一个方法就行了 --略谈心理咨询的技术与关系 15.孩子:你无须内疚!你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一例嗜睡症咨询个案 17.被将就 18.攻击者&男女人 20.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1.积极的痛苦VS消极的痛苦 22.只有课后不复习取得的优异成绩才能证明我才智超绝 --自恋者的证明难题 24.受虐者如何创造施虐者 --施受虐主题下的两例投射性认同临床实例 25.买错了东西谁来惩罚我们?——严厉的超我与日常生活中的烦恼 28.“我”就是抑郁 31.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小孩 ——自卑养成记(临床片断之一) 33.无法拒绝别人要求背后隐藏的投射过程 ——社交恐惧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 34.还有没有梅一凡?我来回答这个关键问题,我还有救吗?——梅一凡遗书读后感 35.吃不到季节性食品的可怜皇帝 ——社交恐惧的另一个来源:隐匿性自恋与全能回避 39.社会攀比如何破?允许自己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 ——反思:谁没有允许自己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 40.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何破?——抑郁症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 41.“都是我的错”——掌控的代价 全能与无能的双人舞 ——抑郁或抑郁人格的病因学之一 43.你需要证明你是好的吗?——自我攻击的游戏如何破,写给自卑者的伴侣 44.假做真时真亦假 浮士德的魔鬼契约 ——抑郁症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之一 46.零用钱、懂事的小孩与“当妈妈的妈妈” ——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孩子之二 48.从特殊到一般--我们的世界观形成过程与病理心理形成原理 49.肖申克的无意义监狱与只有挣钱才有意义--意义的世界与恐惧 53.不配为狗与剪断了翅膀的雄鹰——羞辱与贬低如何击穿孩子的人格 54.饭与酒——自恋的极致快乐满足与正常人的平凡踏实满足之区别? 55.无法拒绝别人与SM受虐幻想深层心理动力学--受虐幻想与无法维护自我权益功能失调行为深层动力学之一 56.不喜欢的老师就不听他的课与性别认同障碍所至同性恋倾向深层心理动力学之一 57.考试焦虑:考的是人格还是成绩——勇敢地接纳自我真实努力的结果 58.自我的分裂:把所有的责任与痛苦都交给现实自我,以便让另外一个自我去享受没有痛苦的内在幻想生活 59.通过受虐找到关系以避免无主自我之无边焦虑或崩溃解体--SM受虐幻想与内在冲突的动力学之三 60.自我的转变:边缘型人格组织转变为健康新自我--长程心理咨询之收麦篇 62.情绪词典 64.落发焦虑与金刚不坏的自恋之身--现实之光刺破幻相之城系列 65.生活的看客&生命的旁观者--部分心理疾患者隐密的内在幻想生活与现实生活态度及其冲突与痛苦 66.我只知道我不喜欢的,我找不到我喜欢的,我怎么活下去&允许自己腾出心灵的空间冒险,让不同的感受进入自我--咨询后期的重要议题 69.小众心理 70.一招搞定抑郁 71.三件事与自我责任清单--一种避免自我陷入焦虑、抑郁中的可能有用方法 72.性格内向就是不好的吗? 73.个人权力清单 74.拖延:化解自恋冲突的如来大法--拖延症背后隐藏的自恋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 79.强权政治与奴化自我--个人潜意识原始宗教功能与抑郁型人格病态自我构建机制之一 80.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动力性自我成长小组招募 82.收拾行李的烦恼--内化没有安全感而想全面掌控的妈妈与自我的冲突 84.拒绝的本质--为了维护自我的边界或利益拒绝别人的要求或期望 86.这都不能证明我有价值 世界上还有什么能证明我有价值--咨询设置的疗效机制 89.无我比坏我更可怕--心理咨询多年之后 症状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 91.毒 蘑 菇——寄居在我们心灵上的另类自我——心理疾患的人格病理学系列 92.胶囊公主与虫子恐惧--我必须迎合父母变成无能的人,才能存活下去 93.幻想所爱的人死去--放不下爱、承受不了痛苦,潜意识的解决办法 97.我的世界与世界的世界--某些特征自恋人格病理学与自恋驯服后自我之转变临床片断 99.自我混乱的原因,被解放了的真实自我要求回到过去改变过去--真实自我与虚假自我 101.我活过来了:不再是一具行尸走肉!不再是散漫在空气中无法成型的灰尘因为我生下来就是被法律保护的--抑郁症创伤治疗 102.无法支撑自我的原因--旧的自我固着在被照顾者的角色中不愿意成长 104.被迫害的不安全感与毁灭世界的愤怒投射--致敬克莱茵与科胡特 106.打压、放纵、没有敌意的坚持:养育者处理孩子不合理欲望的三种关系模式--也适用于自我处理欲望的三种关系模式 107.最美的空的感觉:新的自我的感觉——终于有了活自己的感觉,原来几十年都在替别人活 108.为什么做任何事都感受不到快乐——现实的自我要去满足自恋、满足内在的保护者,唯独不能满足自我 109.不死心——一种内心深藏的模糊非现实导向的伟大感与怨恨感 110.你为什么要生我?!——修通不被爱的生命,通过肩负起有爱的父母的使命来疗愈 111.恐惧亲密关系 逃离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如何变成了抑郁构建的牢笼 焦虑打造的枷锁 112.冰凉的温暖与柔软的温暖&真实的妈妈与幻想的妈妈--只有用幻想的妈妈修正现实的妈妈(幻想一个好妈妈、好老婆),才能让我活下去 113.无意义感与渴望一个真正欣赏、认可我的人——我们对自恋客体的永恒需要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114.神经症性暴食与渴望被爱的人拥抱的满足感——内心的黑洞是怎么空起来的 115.需要伟大与无法享受生活&对咨询翘课的解释——有力量对抗拒绝的妈妈,做自己开心的事 -*-*-*-*-*-*-*-*-*-*-*-*-*-*-*-*-*-*-*-*-*-*-*-*-*-*-*-*-* 如果需要帮助,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 ·电话:023-89009815 ·邮箱:865273090@qq.com ·QQ:865273090 ·网址:www.hspxl.cn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微信公众号:黄手帕心旅 --*-*-*-*-*-*-*-*-*-*-*-*-*-*-*-*-*-*-*-*-*-*-*-*-*-*-*-*-*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医生-重庆抑郁咨询-重庆焦虑咨询-重庆强迫咨询-重庆情感咨询-重庆夫妻咨询-重庆青少年咨询-重庆家庭咨询-重庆性心理咨询-重庆人格障碍咨询-重庆人际关系咨询-心理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了解更多可以关注黄手帕老师个人公众订阅号:黄手帕心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更多好文等您分享!!!
咨询师黄手帕简介: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毕业,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职研究生;2002年获得重庆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高级签约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办者;职业心理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参加过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存在人本、催眠、意向对话、沙盘、箱庭、正念、叙事、短程焦点、萨提亚两性关系、NLP、EAP,团体辅导、团体心理治疗、同性恋等各种专业培训。 接受个人体验一百余小时,接受各学派、各种类型的专业督导300余小时。 在十余年万余小时的个案咨询中,以心理动力学为主导,整合所学各个流派的理论与技术,结合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的咨询风格。 工作理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陪伴和帮助来访者去经历解除心理痛苦的过程,获得成长,享受人生。 咨询专业领域:自杀危机干预,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疑病等各种情绪障碍,神经症、人格偏移(边缘、自恋、依赖、回避、分裂样等)长程心理咨询;失眠/心理创伤/居丧/人际关系问题/各种适应障碍/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发展性危机/同性伴侣问题/同性恋自我发展问题/性心理问题咨询等。 工作感悟: 心理咨询需要把我们的内心贡献出来为来访者工作,因此修炼自己的人格和学习一样,是从事这个职业所需要的永远止境的成长,感谢来访者愿意与我们一起成长。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兼职团体心理咨询师招聘 -2025-03-03
- 文章、图片版权公告 -2018-08-22
- 招聘 -2018-07-20
- 迁址公告 -2018-07-06
- 重庆黄手帕公益心理咨询正式启动了! -2017-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