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因为手机上网各种受限,这两天我很少刷微博微信。但是昨天好几位妈妈给我留言,要求我写一写携程亲子园幼儿被虐待事件,我才看到了那些监控视频。![]() 不敢想象父母们看到自己孩子被虐待时的心情,因为我看的时候都恨不得钻进手机屏幕去把孩子们抱出来…… 这件事情出来以后,以前被曝光过的一些幼儿园和保姆虐童视频也被再一次翻出来刷屏。为人父母的我们,心里不免也会掠过一阵恐慌,担心同样的事情会否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也会忍不住去检验自己孩子身上有无伤口,去询问孩子老师有没有打过孩子…… ![]() 如何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在托幼机构和幼儿园被虐待,变成了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因此,我想从多年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工作,以及担任美国幼儿园观察员期间对幼儿园和幼师考察的经验出发,对此提几点个人建议: 一、对孩子身上出现的任何伤痕都不要轻视忽略 幼儿往往是磕碰比较多的年龄,所以很多家长即使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红肿伤痕也会自动归因为“孩子太调皮,不小心磕碰摔跤了”。其实每天给孩子洗澡的时候,都应该检查一遍孩子的身上有无受伤,看到伤痕也应该及时了解情况,以免孩子被虐待很久才被发现。 在美国幼儿园,当小包子和小团子身上出现红肿淤青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收到一份“事故报告单”,具体表述孩子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原因受伤,请家长了解情况后签名。 单子上有当时负责看顾孩子的老师姓名,如果家长有疑问,可以询问。我时不时会收到这种事故报告单,有时候是孩子摔跤了,有时候是孩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互相撞到摔到了或者被揍了…… 然而多数国内托幼机构可能并没有这种“事故报告单”制度,这就需要家长们更加仔细、多加留意,并及时向幼儿园老师询问原因。 ![]() 二、和孩子进行更深入和有技巧的沟通和互动 很多家长因为繁忙,或者陪孩子时各种心不在焉,所以每天即使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互动,也是非常流于表面,简单问两句“今天开不开心”,“午饭吃了什么”,“有没有午睡”就结束了。 但事实上,幼儿往往并不会主动用语言告诉父母白天发生的具体事件,甚至可能因为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不足,要么不能理解父母的询问内容,要么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表达他们的感受。 所以这种简单的问答很多时候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想要更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方法和技巧很重要: ![]() (1)不要直接询问孩子:“老师有没有打骂你”?很多家长可能本能地就会这样问孩子,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推荐。因为这一方面会增加孩子对托幼机构的恐惧,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假阳性”,孩子有可能会点头说是,但是其实老师并没有这么做。 建议的做法是:和孩子就老师的具体互动开展对话,比如问问孩子最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或者问问孩子当他不愿意午睡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 (2)推荐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具体操作:用玩具公仔或者小动物来模拟幼儿园的场景,父母自己可以扮演孩子,让孩子扮演老师,然后请“老师”来照顾自己,并告诉自己要做什么。 如果父母知道托幼机构每天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安排,也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场景来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你能够发现很多以前不曾了解的小细节,包括幼儿园老师和孩子说话的语气特点等,孩子都会模仿得非常像。 ![]() 三、当然,以上和孩子的沟通互动并不适用于语言和表达模仿能力有限的小幼儿,这次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的儿童就是如此。 怎么办呢?家长可以参照下面几个方面综合判断: 1)孩子身上有无伤痕,这些伤痕能否被合理解释。 2)孩子是否总是莫名恐惧。 尤其是父母并无打骂孩子的情况,但是发现孩子经常在父母做一些动作和接近孩子时,会突然出现受惊和恐慌的条件反射式反应。 3)是否对某个特定的老师特别恐惧。 一个和孩子长时间相处的人,如果平时对孩子暴力对待,孩子虽然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是他们的语言和表情反应是会非常直接直观的。即使那个老师在父母面前“表演”得温柔可亲和热情满溢,甚至故意亲孩子,但孩子的恐慌是隐藏不住的。也就是说,老师的表现和孩子的反应是“断裂”的。 4)隐私部位受伤。 性侵犯在托幼机构也并不少见,所以如果孩子的隐私部位受伤,或者突然出现和年龄不相符的两性语言和行为,一定要引起重视。(预防性侵犯的内容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提过:《震怒!性侵连孩子都不放过!白银杀人案的反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害》、《 关于儿童性侵犯,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 5)情绪行为异常。 每个孩子刚开始送到托幼机构都会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有一些情绪行为反应异常的表现,但是如果经过很长的时间(超过4周)孩子还是无法适应,且伴随一些激烈的情绪行为反应,还是需要引起重视。一方面要考虑家长应对方式调整以及孩子是否存在社交适应困难,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孩子有没有在学校被粗暴对待的可能。 这些情绪行为表现有:频繁出现与恐惧有关的噩梦表现;突然间性格大变:比如以前适应能力很快、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间极度粘着父母,即使在家里也害怕一个人待着;语言中提及“很怕老师”或者“怕老师打”;突然变得沉默寡言;食欲下降,经常说头痛或者肚子痛,但是又找不到明显疾病原因…… 以上这几条,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虽然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符合某一条的情况就能绝对肯定孩子在托幼机构被虐待,但是如果有这些表现,就意味着父母需要去更深入了解孩子在托幼机构的情况,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略过不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社交恐惧与个人权利感 ——长程咨询临床片段 -2021-03-11
- 工具猫狗与宠物猫狗 ——价值观的冲突与代沟 -2021-03-05
- 那些把生命过的像走在钢丝绳上的人 -2021-02-23
- 常压抑这种感觉的人,最容易精神出轨 -2021-01-29
- 我该如何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心理咨询师 -2020-12-28
- 中北大学自杀事件:如何度过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2020-11-21
- 比起女儿,为什么儿子更不听话? -2020-10-30
- 解决不安无法靠头脑思索,而是需要修复依恋 -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