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为了不被骂,我挨饿半个月 | 不敢回怼,压垮了多少成年人

时间:2019-05-06 15:50 点击:

前几天,有个新闻刷遍全网。
 
17岁的少年从一辆车中跑出,直奔桥边,翻身一跃,跳桥身亡。
 
起因是:
 
他和同学发生了冲突后,被妈妈批评了。
 
整个过程不过几秒,妈妈反应过来时,已经无力挽回,只能捶地痛哭。
 
很多文章都在谴责妈妈。但由于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也看到了妈妈的痛苦,在这里,我们不做太多的评价。
 
但当看到网友对孩子的批评,说他脆弱、矫情,甚至有人说,就是从小骂得少才会这样,要更严厉一些等等,我真的非常愤怒。
 
不仅没有人情关怀,更严重的是,这样的认知和舆论,不知又会给多少孩子带来伤害。
 
所以在今天,我必须聊一聊“批评”这件事。
 
这个很日常的词,有着被低估的恐怖感。
 
甚至,会让人想死。
 
只要在搜索框输入“被批评+自杀”,总能出来相关的新闻:
 
2019年3月9日,郑州一初中生被班主任批评后,在家跳楼自杀;
 
2018年3月28日,湖南桃仙某中学生,被英语老师批评听写不佳后,从14楼跳下身亡;
 
2017年10月6日,焦作一名高一学生因早恋被家人批评,留下遗书离家出走.......
 
看完这些新闻后,有个朋友说:
 
我很能理解他们的极端行为。小时候我爸每次批评我时,整个场面极其压抑,让人想逃,甚至不惜想要消失。
 
因为,那些最常见的批评,从来不是心平气和、就事论事的讨论,而是直戳心底的人身攻击。
 
似乎只要犯错,或是做了不如人意的事情,就会在人格的方方面面。
 
例如性格、做事风格、能力、智力或情商上,被巨大地贬低和否定:
 
你就是笨,脑子不灵光;
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粗心,老是添堵;
一点忙都不帮,你就是个懒蛀虫;
你又考不好,什么都不会,养你有什么用......
 
句句扎心,让人觉得自己不配活着。
 
 
 
很多人对“批评”有着一种深层的恐惧,不仅仅是因为对方说的话。
 
更是因为对方站在评价的制高点,
用愤怒、烦躁、鄙视、厌弃的情绪和眼神,
用批判的语气一句句地数落,
质疑着你的人格,四下氛围一片肃冷和压迫,
似乎只有消失,才能躲过。
 
甚至很多人有了应激反应——
 
即使听到一两句平静的指正,都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这种人身攻击式的批评,实在太恐怖了。
 
 
2
 
 
我们究竟有多害怕批评?
 
我和几个同事一起聊了这个话题。
 
才发现,为了逃离批评、防止被骂,大家都做过一些荒唐事。
 
A同事每次回老家都要早起,很怕一晚起就会被说:懒、没用、自私。
 
有一次,她一不小心睡过头,醒来一看时间,非常慌张:
 
死了死了八点了,怎么办?
又要被说了懒了!
 
当时外面有人在吃早餐,她怕一出去被逮了个正着,劈头盖脸一顿骂。
 
于是只能躲在被窝里犹豫,听着外面的讲话声、脚步声,想找个好时机出去,避免遇到家人。
 
但拖得越久,被骂的风险就越大,她很紧张。
 
最后,终于等到大家吃完早餐,脚步声渐渐淡去,她急忙轻手轻脚地出去,刷了牙,不敢吃早餐,赶紧开始洗起昨天的脏衣服。
 
直到双手接触到衣服的那一刻,她才真正地松了口气:今天不用被说了。
 
B同事也是这样。
 
在上高中的时候丢了午餐钱。
 
在发现丢钱的那一瞬间,她想到的不是明天的午餐。而是,万一爸爸知道了,又会骂她丢三落四,怎么办。
 
于是,她决定闭口不提。
 
默默向同学借了钱,中午只吃面包,下午很早就饿肚子,就这样坚持了半个月。
 
因为比起挨饿,被骂要痛苦多了。
 
C同事则是在考试写答案时,把A卷的答案写在B卷答题纸上。
 
为了怕被老师批评,她不敢举手,而是把所有的答案都用涂改液涂了一遍,整张试卷几乎涂了一遍,再写上新的答案。
 
当然,最后她还是挨了一顿骂:你太粗心了,万一高考这样怎么办?
 
那一刻她的内心,难受到了极点。
 
在很多人看来,被批评如此恐怖,以至于,要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去逃脱。
 
这三个同事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对批评如此敏感和恐惧呢?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
 
指责(批评)是一个“找魔鬼”的游戏。
 
轻易强烈的指责,其实就是在否定对方的本来状态,在杀死对方的这个状态。
 
在我的理解中,这种“杀死”,就是一种彻底的否定。
 
那一刻,一个行为上的问题,甚至只是一个不符合对方想象的举动,就被定义成一个严重的人格问题。
 
我们的性格、智商、人品等人格的核心价值,都被贬低了。
 
我们好像真的成了一个面目可憎的魔鬼,导致了这一切错误的发生。
 
这也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羞耻感,恨不得消失。
 
并且绝大部分的批评者,都是权威。
 
例如,父母、老师、上司、或者同学中、社交媒体里的意见领袖。
 
我们很容易认同他们。
 
即使不认同,也没有力量去反驳。
 
于是,在如此强烈的攻势下,我们的核心自我很容易破碎和脆弱。
 
那一刻,我们似乎也不得不承认:
自己糟糕透了,是个很坏的人,不配被爱。
甚至嫌弃自己,感到强烈的羞耻。
 
难道,这不痛苦,不恐怖吗?
 
 
3
 
 
当然,一个批评能如此恐怖,需要2个前提。
 
首先,它不仅仅是就事论事,而是人格攻击。
 
其次,被批评的对象,内心早已脆弱不堪,对一切指责都非常敏感。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太脆弱,是因为被宠坏了。
 
但事实刚好相反。
 
武志红老师曾在书里写过:
 
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大多是幼时没被看见。
 
当一个人的感受没有被看见和尊重,需要顺着父母、社会才能获得爱和认同,否则就会被批评和忽视时,人的核心自我就会很不稳定。
 
因为,我们天生追求爱和认同。
 
为了得到它们,我们只能长期战战兢兢地顺从,自我还没生长起来,就被各种声音撕成一个个碎片,无法凝结。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我们勉强把它们拼在一起,维持正常的生活。
 
但只要一个外在的攻击,它们就会崩掉,散落一地。
 
无法自信,无法反击。
 
《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曾说:别人寥寥数语的责备,对我如晴天霹雳。
 
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挨骂不会让人坚强。
 
批评和忽视,才最让人破碎不堪。
 
为了避免这种破碎的恐惧感,我们用了各种方式,来逃离批评。
 
被批评的原因一般有2个:
 
做错事被发现,或者做了对方不喜欢的事。
 
为了避免这2个状况的发生,我们各出其招。
 
首先,时刻警惕不要犯错。
 
这并不容易。
 
意味着,我们需要时刻按照各种标准来要求自己,压抑自己,不敢松懈下来。
 
就像一个刻板而紧张的人。
 
不敢试错,不敢和真实的世界碰撞,更不敢释放真正的自我,去索取,去满足自己。
 
就像文章开头的朋友。
 
他发现,在成年后,自己已经很少受到批评,因为他大部分时候做得很对,活得很标准,但也很少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少去尝试新的方式。
 
因为他对批评的恐惧还在:万一我错了,我不被看好了,怎么办?
 
在这样不犯错的框架中活着,很容易疲惫,没有活力,也没有成长。
 
其次,不小心犯错,绝对不能被发现。
 
不被发现,意味着要撒谎。
 
就像开头的三个朋友一样,各出其招。
 
这虽躲过一劫,但并不健康。
 
不仅会担心谎言被揭穿而带来的更大惩罚,还会在撒谎的习惯里,感觉自己在做坏事,是一个不好的人,是个撒谎精,这又是一个否定和贬低。
 
最后,不做对方不喜欢的事情。
 
这更难。
 
意味着察言观色、自我压抑去讨好;
 
也意味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对方想要的人。
 
要获得对方的肯定评价,才有安全感。
 
在从小被忽视和批评的环境中,自我已经破碎不堪。长大后,为了不被攻击,依旧要继续顺从和讨好。
 
活得战战兢兢,太累了。
 
 
 
 
4
 
 
那怎么办才好?
 
如果你是一名父母,看到这里,也许会感叹道:难道不能打不能骂,现在连批评都不行吗?
 
不是的。
 
温尼科特曾说过,一个好的养育者,需要给孩子一个相对抱持的环境。
 
所谓的抱持,就是给他一个不限定、不批判的精神上的宽松环境。
 
孩子做不好,或者做了让我们无法理解,甚至不那么喜欢的事情。
 
去问原因,有必要建议他们调整行为,而不要落实到人格层面的批判。
 
这样就够了。
 
而如果你是一个成人,在面对批评时,总有一种强烈的被恐惧吞没的感觉。
 
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个疗愈。
 
首先,冷静下来,感受你的恐惧。
 
那也许是被人身攻击的预感,
也许是对自我破碎的恐慌。
 
但请记得,即使真的做了错事,不代表你是一个很坏的人。
 
其次,你只需要为你这个具体的行为负责。
 
如果真的伤害到别人,就这个具体的行为真诚地道歉,并做合理的弥补。
 
修正具体的行为,但在人格上,我们可以不卑不亢。
 
我看过一个朋友曾在游戏里和队友开玩笑。但队友误解成在骂他,马上劈头盖脸一顿骂。
 
这时朋友马上意识到,立即真诚地说了句:不好意思,我说错话了。
 
其实,不用自我攻击,紧张兮兮,也可以很快化解危机。
 
这是个值得锻炼的习惯。
 
最后,允许自己犯点错,或者不如人意。
 
在不主动伤害人、能自我负责的情况下,活得磕磕碰碰,有点小“毛病”,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才是正常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习惯和偏好,塑造了每个活生生的独特的自己。
 
甚至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每个坏习惯能维持下来,都有隐蔽的好处。
 
只要不刻意伤人、能为后果负责,
没有任何人有权要求一个人怎么去活,
更没有所谓的标准一说。
 
假期睡睡懒觉、不时犯个迷糊长个记性、偶尔买个贵的东西取悦自己,都是正常的。
 
你不必因不完美、不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做而羞耻。
 
相反,如果别人以完美、符合他意来要求你,才是真正地压抑和伤害真实的你。
 
为行为道歉,但拒绝人格攻击和过分要求。
 
讨好也许能免受一时的攻击,但只有拒绝,才能给你竖起一个必要的保护墙。
 
因为有底线、坦坦荡荡的拒绝,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内心边界。
 
而这个边界,才能真正地保护我们的核心自我,帮助我们挡住过多的攻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被批评的恐惧。
 
也只有这样,批评才不会毁了我们的核心。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