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魔鬼为浮士德服务,满足他提出的任何要求。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生命便告结束,灵魂便归魔鬼所有。当个体长期处在痛苦、无助的心灵环境中时,也会出现这样一个魔鬼交易(心理防御机制)——想像自己是全能的、完美的,以让自己感觉到有力量和安全。但这个假设性的自我反过来会变成一个掌控与吞噬自己灵魂的恶魔,因为要让自己达到这个恶魔的要求实在是太困难了。假设是变成了“你应该是,你必须是,你不能不是”,否则这个寄居在自我灵魂中的恶魔就会勃然大怒,攻击自我。![]() 我们来看一个临床片段。 来访者这学期很认真地学习了,但考前仍然非常焦虑。 来: …… 不知道为何? 我就是有很强烈的感觉。 害怕考试出问题。 比如,恰好是我不熟悉的…… 我不知道我担心什么,我就是特别焦虑。我觉得我焦虑后更不想去看。 逃避。 …… 我觉得我多做一点准备,有把握一点,但我很排斥做这些准备。 咨:为何排斥做准备呢? 来:不知道。 咨:听你这么说,似乎你有一种强烈的要失败的预期,这种预期让你很焦虑,但似乎又与现实不相符合。因为你很认真地准备了。 因此,这好像不是理性、现实层面问题。似乎是潜意识、情感层面的问题。 我们对预期考试要失败,做一下自由联想。 来: …… 就是觉得,有一种感觉。我自己只能考很少的分。 有一种感觉,如果扣分,我就会(失败)。我不能出太多的错。我尽量要达到一种所有的题都会做。每个部分都要得心应手。只会因为小小的失误,丢一些小小的分。 这样才能过。这样看来,这个过,好像并不只是要求的及格分数。 咨:似乎内心的要求不仅是现实的及格分。那内心的要求是多少分? 来:我觉得遇到不会的题,会慌乱。 咨:似乎你不能允许自己有不会的题目。 来:是的。每个部分,都要能掌握。 应对。 因为我觉得一定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才算合格。 …… 我很害怕自己对自己失望。 …… 咨:你的焦虑,你的害怕,似乎并不是因为你不符合现实的标准,而是不符合内心的标准。然后,你好像又把对不符合内心的标准混杂到现实标准上了。理清这种区别后,你有什么感受? 来:感觉没有真实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真实感,想像与现实混杂在一起了。 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我想像出来的? 我头脑中冒出一个想法。我是一个疯子,我是一个植物,我在疯人院里幻想出现实。 我觉得很真实。因为假的很真实,真实很假。 咨:我理解这种感受。就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过的: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 似乎你找不到一个定位了。 来:嗯。 咨:(帮助来访者拉回现实,恢复自我定位) 我,你的咨询师就是一个定位。 你觉得我是你想像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你觉得我是疯人院里的你想像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来:我从理智上觉得,你是真实存在的。每次咨询的细节,不太可能是想像出来的。而且,你在帮我向正向引导;而且,你给我许多新的观点与看法。如果是我想像出来的,应该不会是在想像里面存在的人。 咨:嗯。既然我是真的。此刻与我对话的你,是真的还是假的? 来:应该是真的。 咨:那此刻的你,是想像的你,还是真实的你呢? 来:希望是真的吧。 咨:如果我是真的,那你也是真的。因为想像只能跟想像的人对话,而不可能跟真实的人对话。 来:嗯。 …… 咨:因此,内心那个对你有期望的人,才是你真正害怕的。 来:嗯。 咨:我们去看看这个让你害怕的,对你期望的人。 来:我觉得它现在不仅仅是满足于骗过别人,还要骗过自己。面对考试,不需要练习,也不需要去掌握解题技巧,也不需要学习知识。我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1-08-12
- “我”就是抑郁 -2021-04-07
- “我”就是抑郁 -2022-03-0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1-08-19
- 《我在他乡挺好的》胡晶晶之死——阳光型抑郁 -2021-08-12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1-05-27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1-05-07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