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序:你有过想咨询的念头么? 但却在咨询之前有点止步,有很多想询问的,想了解的,却不知道从何得知,于是犹豫着,徘徊着,难为自己下定决心,如果你正处于如此的阶段,希望以下这些问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1 咨询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我的问题么? 答:这要看你的问题有多复杂。如果这问题困扰你良久,时间够长程度够深,长在,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深在,感受累积叠加,还可能动荡多变,相关的出场人数和关系够多或乱,那么,可想而知,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或两小时就能解决的。至少,要给到一定的时间长度,去搞清“来龙去脉”---问题的根源,问题的症结,问题是在如何的过程中一点点形成的,被什么所影响,所激化,慢慢地走向如今的程度。 为什么要这么细致?至于么?还真的至于。因为这不是仅仅是个“搞清楚”的理顺,而是在这样的理顺中,问题也在一点点被“尽量全面客观的呈现”,让你“跳出去”看到客观,而非过于主观而偏颇,让你发现更多的细节,容易被忽略的点,而非片面的理解和做结论。也在追溯的过程中,去感受体会内心的真实,明白自身,也可能明白对方。所以其实,既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悟,因为心理问题,从来都不是“一板一眼”的问与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给予与运用,而是“于情于理”都要给到你,才会有底气,信心和力量。 2 如果我只咨询一小时或两小时,你能给到我什么? 答:很多。但看你要什么。有的人,其实并不是很想解决什么,更多的只是希望自己能有倾诉,或是“被当下的状况激发”的情绪,难以有表达的空间,却也难以控制要表达的欲望,所以,来咨询是一个渠道,一个出口,却也知道这是能被包容的心, 这样来说,时间即便短,却也足够。而如果你的问题,只是短时的困扰,很具体的问题,自己也会有一些思路,但不够清晰,希望得以理顺和启发,那么,“短时”相信也能够给到你想要的,因为每个点,都不只是一个点,能串起“线”,也能慢慢延伸到“面”,或者说,都是引发的开端,所以就算是一点悟,也会渗透很多。。 这也是很多人在咨询后的真实感受,好像没说太多,却会慢慢在见证自己的转变。 这一切,内心是“有感”,外在也会“而发”。 3 如果我要咨询,需要做怎样的准备么? 答:最好的准备,就是你自己。想好了要咨询,这是决定的开始。但是,真的确定了么?咨询是要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或状况呢?感觉到自己是怎样,才会让自己想通过咨询来解决呢?自己希望从中得到怎样的结果呢?以上算是确定之前的准备。因为,如果你对自己咨询的目的不够清晰,可能也无法衡量你咨询的结果。而咨询本身,如果短时咨询,可能不会太复杂,无需太考虑自己的生活计划和习惯,因为一次两次可能就结束了。而如果是长时咨询,就需要做好“经济上的”和“时间上的”双重准备,也需要被纳入到自己的生活内容中,这方面做好,就不会仓促,不会急与乱,不会咨询断层,而让自己的这个过程也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有利而有效。 但最重点还是在于,如果你没做过咨询,必然有太多不够了解的地方,而这,有时是“再向你说明和解释”都不能够真的明白和清晰的,因为,事情总要去经历才懂。所以,我有时只能说,咨询中,你才能感觉到咨询到底是怎样的,这是“不变之理”。 4 我要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咨询师? 答:有太多人都给过“要怎样选择”的说法,按照“标准必是有价值在”的合理性,还是给到你们这样的观点,“适合你而不是名气大”为重点。这点说出来有点心虚, 好像名气,不意味着什么似的,其实真心不是这样,名气基本上还是会与能力挂钩,只是名气对应的,也可能是某种流派,某种风格的不同咨询师们。虽然,当下的流派早已不再分的那么清楚,但风格,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不同,也会影响到你细微的感觉和体会。所以,如果可以,尝试着去听ta的课,看ta写的文章,或是ta回答过的问题,看是否“合你的感觉,合你的眼缘,合你的思维模式的相投,或是你想要的呈现”,虽然这都还算不上咨询本身的状态,但这已经是能给到的最接近的可能了。 5 咨询之前要不要给咨询师发过去自己的问题,这样看起来省时间省力,因为叙述本身就可能花费时间,有点不值得。。 答:可以发,也可以不发。这基于的点是,“叙述本身就是浪费时间的过程”。但,还真不是。咨询有属于自己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咨询的对象是人”,就算是咨询的是“事情的烦恼”,要解决“怎样的事”,其实还是要落到人的身上。也许这样说有点难懂,那就更细致点说,人是复杂的,灵活的,多种感受与思想的个体。每个人呈现出来的都将是自己的某一面。所以,叙述从不只是叙述本身,而是“人”在如何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你的讲述,以及在讲述中你自然的呈现,都会给到咨询师一些更为详细丰富的信息,更立体更真实,而绝非将这些以文字的形式发过来就能够展现的,这些都会是“对你这个人的进一步体察和了解”,在“搞清楚”你为何能够有需要咨询问题的缘由上,可能比你的叙述更为重要。 这再一次说明了,这才是咨询,而非简单的问答。 另外,往往在叙述中,咨询师未必不参与进来。 大概的了解之余,就会有一些“澄清”式的提问,关于问题的更细致的“挖掘”。 这不是简单的问题与答案,而是通过咨询师角度的提问,已经给到一些不同的角度思路,和问题会以“非来访者主观认定”的方式在呈现另一面。 有反思,疑问,这本身就是在向深里去走,当你能对此有一点“想”和“琢磨”,或是不同的感受与体会,就意味着咨询已经开始了。。 所以,实际上当你来咨询的时候,并非是“我给你问题你给我答案”的道理,若是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如同开药一般,知道你是什么症状开什么药,对症就没问题。 但,人是复杂的,心也是复杂的,一种困扰的形成,往往经历了重重叠叠的感受的累积,各种想法的汇聚,受过伤的没愈合,有了困惑的难解决,这些都留在最深层的内心,最终走向了你呈现出的“困扰”。 而这些种种,都在为你的“人格形成”在添砖加瓦,反过来人格的特点又会进一步促进状况的产生,所以想一想,要理出头绪的,是事?还是人?了解自己,是否才会明白“这事为何能困扰到自己而非别人”? 当然,不要被我吓到了,因为每每这样说,实在容易增加了沮丧和畏惧感, 容易有“既然这样难,还不如就这样放弃吧”的心,是么? 其实也不是,正因为面对的是人,也有相对来说的独特之处。 “人,是活的”,有活力,很灵活,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点细微的调整,都在会以“振荡”的方式动摇整体的执拗,无论是思考,还是感受,哪怕一点琢磨和探索,一点悟和明白,都在为自己“打通经脉”,通向那个越来越明晰和变好的自己。 从这点说,没有不可能,但要有尝试的心和动力。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上,要不要发,取决于你,但在咨询中,任何一个点都是起着作用的,所以不必担心,其实没有“浪费”这一说。 6 咨询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答:其实,咨询远不止“解决问题”这么简单。 咨询,实际是在“建立关系”。 当你能选择告诉我你的故事,你的困惑,你的隐私,你过去种种的过往,你的郁闷和无奈,痛苦和愤怒,你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经历,想想看,这需要什么,才会让你对我和盘托出?敢于说,愿意说,希望说,渴求说,这份感觉,是否早已不是“冷冰冰的询问与答案”的情境,而是你寄予了信任给我,寄予了情感给我,寄予了太多的“或浅或深”的内在感觉,对么? 那么,还能说我们没有建立关系么? 是否比你想象的还要更加深入呢? 而咨询的效用,也恰恰在这份关系中得以实现。 或者你想想看,能够让你记住的,留下的,内心存有的,是否都是关系中的情感更多? 它也由此会给到你更多的印记? 这也同样如此。 咨询是一份关系,而你,便是在关系中实现成长。 比如你有社交恐惧,那么和我的交流,就已经开始了“治愈”的一步。 比如,你曾经缺乏爱与信任,让你尖锐,苛刻,不能包容,对关系存在有畏惧,那么在我们的关系中,你会得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间,一个平台,让你即便尽情表达你的“害怕与退缩”,甚至以攻击来试探,都会得到一种包容,一种安心,一种信任,“原来自己是可以被如此对待的”,这种接纳就会改变你的感觉,你内心的焦灼不安,就会平静。。 比如,你有点抑郁,觉得世界在排斥你,你无法与他人保有一段持续的关系,那么,咨询,便成为了你的一种可能,你的一种尝试,在由此而不断的增加对自己的信心之后,你也会从黑暗中鼓起勇气走出来。。 而这种关系,也并非我们平日中的和人相处,不存在“要好好的相处”的概念,而是在这种关系中,呈现的是你的真实一面。 有了一点点敢于呈现的真实,也会在如此的状态下,去发现,看到,和慢慢清楚明白自己的状况,问题,和纠结矛盾的指向在何处,也才会慢慢的,接近你想要的答案。 当然,此关系非彼关系。 这不是常态意义下的建立“走得近,处的好”的私人关系,而恰恰是在咨询之外无联系的状态。 也就是说,关系是“单一和纯粹”的咨询关系,不在外发展,延续也正是要确保“如此的单纯”。因为只有不掺杂任何其他的色彩,情感,才可能让你在咨询室内大胆的呈现自我,没有半点顾虑和悬心,在意和期望,不会因为这些而影响和干扰到你的“自然而然”,而这,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从这一点来说,想必也能让你们理解到,为何亲戚朋友,都反而“近水楼台不得月”,难为他们做真正的咨询,会转介他人,也正是如此使然。。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欺负与霸凌--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2024-06-27
- 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