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资讯 > 心理资讯 >

看剧、吃东西、做白日梦,根本停不下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7-04-20 17:03 点击:

  编者: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一件不见得真的让人多开心的事儿上,但就是停不下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作者对她昨天的活动进行了深(残)刻(忍)剖析。
昨天的日记是这样的:
诱惑:花大量时间看美剧
奖励承诺给大脑的感觉:对剧情进展的期待和入迷、暂时逃避现实中学业压力的轻松感
奖励承诺给身体的感觉:放松、投入、享受
允许自己接受诱惑后:追了最新一集后,和期望比起来,奖励的承诺没有消失,但是我又点开了下一集,直到把更新的五集全部看完,才感到满足,然而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
此时的感觉:快乐曲线跌到谷值,满足感被对明天即将到来的论文报告的焦虑感和浪费时间的懊悔感、还有对自己的失望感取代。
结论:虽然在看剧时感觉很好,但是这无法满足我的长期目标(在学业上有所得),所以看完后感觉会很糟糕,奖励系统的承诺不完全牢靠。
是不是觉得有些奇怪,我怎么这样记日记啊?是因为多巴胺;这又关多巴胺什么事?我先给你讲几个「小白鼠死了」的故事吧。
意外的实验失误
1953 年,有一只奇怪的小白鼠引起了来自麦吉尔大学的两位科学家的兴趣。
它的大脑中被植入了一个电极,而且植入的区域会让老鼠产生恐惧的反应。
正常情况下,小白鼠应该做出避免电击的行为。然而,这只小白鼠却不停回到笼子中它曾经受到电击的地方,似乎很「享受」这个过程。
两位科学家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于是进一步验证了一下,用电击作为奖励,控制小白鼠往特定的方向移动。果然小白鼠变得像木偶似的,完全沉迷于电击的刺激之中。
原来,其中一位科学家在植入电极的过程中操作失误,无意中将电极植入了小白鼠脑中一个未知功能的区域。阴差阳错,他们发现了大脑的「快感中心」。
然而,事情还没完。
快感比吃饭还重要?
你知道,科学家们有时候就是这么孜(丧)孜(心)不(病)倦(狂),这两位想继续研究,刺激这个区域究竟会给小白鼠带来多强的快感。
首先,可怜的小白鼠被禁食了 24 小时,然后被放到一个短管的中间位置,管子两头都有食物。食物对小白鼠必然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是,在小白鼠决定奔向其中一份食物的时候,无情的科学家给了它一次电击。
于是它还是待在原地,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另一次电击。跟电击带来的快感相比,两边的食物都毫无吸引力了呢。
然后——这还没完——他们继续在笼子中的放置了一根杠杆,当杠杆被按压时,小白鼠的「快感中心」就会受到电击。
一旦小白鼠发现了杠杆这个神奇的作用,它就每 5 秒的频率电击自己一次,并且继续不停按压杠杆,直到……力竭而亡。
就算煎熬,也要爽到!
小白鼠实验的「终极版本」是,两位科学家把两根自我刺激的杠杆放在一张电网的两端,小白鼠得到来自一根杠杆的一次电击后,必须穿越带来剧痛的电网,按下另一根杠杆,才能获得下一次电击。
显然,小白鼠认为,如果自我折磨能刺激「快感中心」,它愿意忍受这样的折磨。
因此,它乐得在电网上跑来跑去,直到爪子烧焦,疼到无法继续跑,直到再一次……力竭而亡。
试问,除了「极乐」的感觉,还有什么原因能驱动这样的行为呢?
人类?也不过如此
小白鼠实验结束后,科学家的目光投向懵(愚)懂(蠢)的人类。
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下面要讲到的实验在现代伦理规范下已经不可能再复制,然而 20 世纪 60年代,心理学实验室里发生过各种这样的奇怪事情。
那些超前的实验,无疑是对人类伦理和道德的挑战;但客观上讲,它们确实推动着心理学这个学科的极大发展。
杜兰大学的一位科学家在人类「小白鼠」的大脑中植入电极,并交给他们一个控制盒,这能让他们刺激自己的「快感中心」。
他们的表现和小白鼠如出一辙。
如果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刺激的频率,他们就平均每分钟电击自己 40 次;
面对研究人员提供的食物,即使很饿,他们也不愿停下电击;
在被告知实验结束时,其中一个被试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另一个被试在电流被切断后仍然按了200 多下按钮。
不同于小白鼠的是,人类被试可以表达他们在自我刺激时的感受。
虽然电击让他们感觉良好,但连续不断的自我刺激过程中,他们对电流切断的担忧也夹杂其中。
这说明,除了真正的快感和满足,这种行为的背后还有其它东西。
令人「着魔」的奖励系统
许多年后,科学界才对这个脑区有了更深的认识——所谓的「快感中心」,其实就是现代神经科学家所描述的「奖励系统」。
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就会释放一种神经递质——多巴(Dopamine)。
大量的多巴胺不能产生快乐,而会产生「受到激励」的感觉。
神经科学家给多巴胺释放产生的效应起了很多名字——寻觅、渴望、希冀、欲望,但不是兴奋、喜欢、满足、快乐或者真正的奖励后带来的感觉。
如果摘除了小白鼠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它们仍然喜欢吃糖,但不会为了糖去付出努力。
2001 年,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具有决定意义的实验报告,他们发现,多巴胺会促使人们期待得到奖励,但不能让人们感觉到获得奖励时的快乐。在「期待奖励」的时候,大脑也会有所反应,然而,这时候大脑的反应和真正得到奖励时的反应不同。
研究中,被试被要求看到屏幕上的某个符号就期待自己能赢钱,同时按下一个按钮以便获得奖励。
只要这个符号一出现,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
于是「奖励系统」发生反应,促使被试按按钮;
而当被试真正赢钱的时候,「奖励系统」这个脑区反而安静下来,另一个区域则活跃起来,原来是它产生了赢钱的快感。
这证明,当奖励系统被多巴胺激活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是「期待」、受到控制的是「行动」,而非「快乐」。
多巴胺大量分泌时,人「期待」的对象就会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多巴胺「劫持」了人的全部注意力,大脑会努力去想,如何让「期待」真正实现。
奖励系统有什么用?
从进化角度来讲,大脑的这个激励系统能确保人类不会因不愿意采集浆果而饿死,或是懒于花精力吸引潜在伴侣而导致人类灭亡。
就这样,通过多巴胺,大脑靠着对「快乐」的承诺,让人类不停为生计奔忙,去狩猎、求爱,而不是让人直接感受快乐。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警惕,物质过剩,及时行乐加上原始的奖励系统,我们很可能成为多巴胺的奴隶。
当多巴胺给我们的大脑安排「寻找奖励」的任务时,我们就展现了自己最敢于冒险、最冲动、最失控的一面。
如果奖励迟迟没有到来,奖励的「承诺」和一想到要停下来就不断增长的「焦虑」就会让我们上瘾。
食物,性,酒精,赌博,游戏,无一不是如此。
更贴近我们生活的话,微博,朋友圈,淘宝,都是「大脑刺激电极」的现代版本。
我们不停点击刷新按钮、点击链接,像得了强迫症一样,查看自己的手机、iPad,我们点击鼠标,就像笼子里的小白鼠想再感受一次电击一样,追寻着难以捉摸的「奖励」,直到最终觉得「满意」。
奖励系统带来的压力
多巴胺在进化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现代生活中,其「阴暗面」也无处不在。
奖励的承诺带给我们的压力和快乐几乎不分上下。
渴望并不是总让人感觉良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堕落」了。因为多巴胺的首要功能是让人「追求快乐」,而不是让人「觉得快乐」。
即使是麦吉尔的两位科学家,也误解了那只把自己电击到死的小白鼠,以为它很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满足渴望可以带来快乐,于是想方设法得到新鞋子、新伴侣、新工作,等等。
然而,那些东西并不真正带给我们快乐。
于是我们不停消费些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带来更多痛苦的东西。要知道,大脑才不会释放「停下来」的信号!
怎么停止痛苦的追逐?
答案是:当你意识到、注意到,奖励的承诺不过是假象,「魔咒」就能解开。
错误的奖励承诺,并不是快乐的源泉,而是痛苦的根源。
具体该怎么做?
如果大脑不断遭到强迫,一边期待获得快乐幸福和满足、结束痛苦和压力的奖励,一边真切地感受痛苦到现实状况,那大脑最终会调整它的期望值。
我们需要学会区分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真实奖励,和让我们分散精力、上瘾的虚假「奖励」,从而获得自控力。这是一个很难的挑战,但会让人受益匪浅。
让我们试试从一个简单的生活小实验开始吧。
1.找一个常常让你放纵自己的诱惑因素(诸如吃零食、购物剁手、追剧、刷社交媒体、在网上浪费时间等),其中,你之所以会受到它的诱惑,是因为大脑告诉你它会带来快乐;
2.注意观察这种「奖励的承诺」带给你的感觉,是期待还是希望?
3.对于「奖励的承诺」,你的身体感觉到了什么?是兴奋抑或焦虑?放松还是紧张?
4.允许自己接受诱惑后,这和你的期望比起来,体验怎么样?奖励的承诺有没有消失?它是否仍促使你吃得更多、花得更多、待得更久?什么时候你会感到满足?你是否达到了一种没法继续的程度,比如因为太饱了、太累了、太沮丧了、没时间了,或是无法得到「奖励」了?
进行这项练习的人通常会有两种结果。
一些人会发现,当他们真的关注放纵的感受时,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自己想象中那么多的东西;
另外一些人发现,这种体验完全无法让他们满足。
这就暴露了「奖励的承诺」和「实际体验」之间的差别。
这两种观察经验,都会让人对曾经无法控制的事有更强的自控力。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