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防御机制解读 ——分裂

时间:2019-03-30 16:03 点击:

来自网络
 
文/蒙琳徽
指导/赵丞智
 
 
分裂的概念
      克莱因提出“分裂”(splitting)一词来说明客体表象可被分裂为“好的客体”和“坏的客体”。例如,孩子会在他的心智中,将妈妈分裂为两个不同的人,一个是他所恨恶的、坏的、令人挫折的妈妈;另一个是他所爱的、好的、满足的妈妈。
      孩子在内心世界中将好妈妈和坏妈妈区分开来,目的是免于体验到对母亲的冲突感觉,这冲突是来自所爱与所恨的妈妈在现实中其实是同一个人,这种好与坏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矛盾感受和情绪会淹没婴儿的自我,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分裂同时也将自己及他人的表征和态度分裂成“全好”(all good)和“全坏”(all bad)两个完全相反的情况。
  分裂,是想让这两种对立和相反的东西不见面,所以才要把他们分成两半,放在两个极端,只感受或承认一边,要么是好,要么是坏,所以在病人眼里就是“全好”和“全坏”的感受和推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婴儿的自我功能还无法将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把它们放在一起是焦虑的,是有冲突的,他的自我功能不足以去处理这些冲突和焦虑,所以得分裂,这是一种活下来的手段。
 
分裂的防御性意义
      分裂除了是婴儿早期的生存方式之外,还是一种能够避免两价性的情感的防御机制。两价性的情感是对现实的感知,比如不可能对一个人完全的好,也不可能完全的坏,真正的爱一个人是能够把爱和恨整合在一起,比如你爱他的同时你也知道对他有恨意,而恨他的同时也能体谅他,所以这是现实的情感。而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首先就可能使用分裂的防御;一个人爱另一个人,把所有的爱都给这个人,他把对这个人的恨给压抑下去,这其实是很危险的,而当他恨另一个人,把所有的恨都给这个人,将爱压抑掉了,这也是危险的,因为这是婴儿般的、幼稚的应对方式。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分裂是婴儿惯用的应对机制,它是维持婴儿继续生存的主要手段;婴儿使用这种方式,是因为他的整合功能还没有发展出来。在婴儿内心里面不能同时存在两种对立的情感或观念,这意味着婴儿的心智整合功能还不足以应对这种对立所产生的淹没性焦虑。
      在孩子眼中看到的世界要么是邪恶的,要么是完全美好的,但这都不是真实的世界。在儿童的行为层面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会儿说爸爸是个“好爸爸”,一会儿又突然说爸爸是个“坏爸爸”,出现黑—白,两极化的思维。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发育出的整合能力还不足以应对两价性的情感,这是边缘性人格的特点,所以他们的特征是两极波动的。那么,都有哪些表现呢?
      情感层面表现出特别兴奋,特别躁动,世界充满了欢乐,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变得特别的抑郁,沮丧、绝望,全世界都是黑暗的;
      认知层面表现的是一会儿把自己看成是天使,公主,高高在上,一会儿又感觉自己是个无用的,坏的,最不好的人,是一堆垃圾;
      在行为层面表现的特别有精力,能干,一会儿又变得特别懒散、无力、无助。(注意,这里不是双向情感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的防御机制不是分裂,边缘性人格的防御机制是分裂。)
  边缘性人格他们把分裂出来的坏客体和感受否认掉,并投射出去,让别人去认同,以此来控制或操纵外在世界;同时他们内心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们无法将这些整合在一起,内心总是有很大的张力。
 
举个例子好理解
      Gabbard(1989)的案例
  在医院的病房里,边缘性患者经常将自己内心世界里存在的分裂客体表象分别投射到医生和护士身上,并以此操纵医生护士,结果医生护士内部发生了分裂,引起了冲突有意思的是医生经常被投射为好人,而护士经常被投射为坏人。
  A,26岁,女性,边缘性人格障碍。为了让她更好的接受治疗(包括心理治疗),B大夫建议她住院,住院已经10天,患者的自杀危险仍相当的高,尽管如此,B大夫认为,按治疗要求有必要让患者继续听大学的课程,于是,B大夫告诉C护士,将患者带到地方大学登记,但C护士表示医院有规定,凡有自杀危险的患者不得外出。之后,C护士禁止A患者外出,A非常生气,就非给C护士出难题,说“你是践踏患者权利的暴君,能真正理解我心情的,真正对我好的,只有B大夫,你们护士都是坏人。”
  在治疗会议上,B大夫和C护士为此吵了起来,C护士责问B大夫:“你一直无视医院的制度,就你理解病人,好像只有你一个人特别关怀患者,你也不尊重我们护士。”B大夫立即给予反击:“你们护士都是这样,你是病区里护士中最恶毒、最严厉的,病人都说你喜欢惩罚,你是个暴君护士。”
 
      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病区发生的“分裂事件”经历了四个阶段,我们可以借由这四个阶段来理解分裂、投射和认同机制共同运行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患者的潜意识中,存在着分裂成“好人”(good object)和“坏人”(bad object)的内在客体关系。这是边缘型人格的特征之一,也是投射认同发生的背景。(这形成于早年的“好妈妈”和“坏妈妈”的养育经历)
 
      第二阶段:患者将心中的“好人”投射给一些治疗师,将“坏人”投射给另一些治疗师或护士,同时外界的分裂也就对内在的分裂找到了位置,患者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例如,对投射以“好人”的治疗师送去微笑,对投射以“坏人”的护士表示憎恶。
 
      第三阶段:医生和护士分别按照病人投射来的东西发生了认同,医生和护士分别自动走上了患者给他们准备好的位置,他们分别以自身是患者的投射客体(good or bad object)来要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当医护团队没有识别患者的投射,并且无法承受住这个投射的时候,医生也不是医生了,医生变成了病人内部的“好妈妈”,护士变成了”坏妈妈“。医生和护士都不在自己的位置上了,那么治疗的设置和治疗环境也被破坏了。)
 
      第四阶段:其结果是医生和护士在病区会议上因对患者的看法是分裂的,并且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形成激烈的争论,导致医疗队伍内部的分裂。这个分裂实际上是患者内心世界的分裂。患者成功的把她的内心分裂的世界投射到环境中,在投射认同过程中患者内在的困难被成功的外在客观化了(externalization),而医生和护士在潜意识层面与患者发生了共谋,治疗就被放在一边了。
 
现代精神分析的理解
  克莱因认为,既然内在和外在客体本来就与自我(ego)有关,因此如果外在客体可以分裂为好的客体与坏的客体,那么自我内在(客体表征)的分裂,自然也是可能的。
      这点与弗洛伊德所使用的“分裂”概念是一致的,弗洛伊德谈到了恋物癖患者的自我分裂,他们类似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允许完全对立的看法同时出现(Freud 1927)。弗洛伊德认为他们的这种分裂其实不是内在客体表征之间的分裂,而是现实对幻想的独立,说白了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解离。这种使用分裂的说法令人想起了 Bleuler 对精神分裂症的说明,他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联想的松弛(loosening of associations),这个说法和以上所说的分裂(splitting)是相容的。
      而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特别是克莱因学派的分析师认为,分裂是婴儿时期心智活动的一种原始机制,这种机制也是边缘性人格异常发展和边缘性精神疾患的病理机制(Kernberg 1975)。边缘性人格障碍和边缘性疾病的分裂作用很强烈,常常可以导致知觉扭曲,思考能力减退,以及内在客体表征残缺不全。
      所以分裂本身无所谓好坏,分裂是先决条件和必然基础,发展顺利,分裂就是日后统一和整合的垫脚石,是预期和判断功能的基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