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为什么我的爱人(孩子)那么爱玩网络游戏?

时间:2019-04-06 10:56 点击:
































为什么我的爱人(孩子)那么爱玩网络游戏?有可能是“游戏成瘾”么?如何鉴别是否是“游戏成瘾”,为什么会成瘾,如何帮助成瘾者,是这篇文章回答的问题。
 
笔者之所以在“成瘾”字上加引号,是因为“游戏成瘾”不像药物成瘾、赌博成瘾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了的精神障碍,就是压根没有“游戏成瘾”这种病。但是它有很多方面又的确和成瘾症类似。但是我们还是很难判断相关的原因,比如,是为了逃避婚姻、家庭或自身其他深层次的问题,转而沉溺于网络游戏;还是由于沉溺于网络,导致的婚姻、家庭问题。
 
我们先来看两个游戏成瘾者的故事,你也许能从中体会到成瘾者的经历。然后,你可以做一下测试,看看自己或者家人算不算游戏成瘾者。最后,我们将给出几个帮助游戏成瘾者重新获得对游戏对生活控制权的方法。
 
1两个成瘾者的故事
 
1
 
瑞安是一个七年多的魔兽玩家。在他瘾最大的时候,每周玩60个小时的魔兽。他是一所大学的英语教授,在每次上课前,家人睡着的时候,或者他的父母来拜访他,帮他带小孩的时候,他都会偷偷的玩一会儿游戏。(听起来是不是比我们认识的一些人还好。)
 
瑞安很喜欢魔兽,他觉得“在游戏中,我就是上帝,有绝对的控制权,我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回应。而真实的世界常常让我觉得无力:电脑偶发的故障,哭泣的孩子,没电的电池....这些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情都会让我感到深刻的无力。”
 
瑞安打了三年魔兽后, 他感觉学校有人不太喜欢他,想让他走。但是他不想去修复人际关系的裂痕,反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魔兽中,一个虚拟的可控的世界。直到他失去了大学里的工作。
 
终于有一天,他感觉糟透了。“我的孩子恨我,我的妻子威胁要离开我。无数个月,我写不出任何东西,学术上没有任何进展。我还一直尽量少睡觉,以打更多的游戏。”在连续打了16个小时的魔兽后,这种糟透了的感觉一点没有缓解。他告诉自己的妻子出去买点治嗓子疼的药,然后走出门,走到一个桥边,想跳进冰冷的河水里。
 
那个晚上,瑞安第一次意识到他自己有问题。他回家,把游戏从计算机上删除了。接下来的第二个星期,他胃疼,头疼,时不时大汗淋漓,类似药物依赖的人没有药物的感觉。
 
尽管没有魔兽的日子很难过,但是他没有重装游戏,而且开始重建自己的真实生活。但是她的妻子并不相信他,“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他说他要删了游戏,我对他不玩游戏没有信心。”
 
瑞安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工作中,他为青少年写诗写文章,写关于他的游戏瘾。2010年,美国林林艺术学院聘用了他。他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轨。
 
2
 
可惜所有的结局,并不是那么的美好。同样是玩魔兽的中国少年张潇艺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也许是作为一个青少年缺乏处理情绪和问题的经验,当游戏打击了他最后一点自尊心的时候,他放弃了自己。
 
2004年12月27日,张潇艺在网吧连续上网36个小时后,从24层高楼顶部跳楼自杀身亡。
 
在写给父母的遗书中,张潇艺说:“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如果有来世,我一定做一个最好的孩子。”
 
在死前一个月的考试中,张潇艺有四门功课不及格或刚及格,总分从全班20名落到了50名。他把本来就不多的午餐费的一半,用到了网吧。
 
2004年12月27日,张潇艺在网吧连续上网36个小时后,从24层高楼顶部跳楼自杀身亡。
 
2为什么电子游戏让人无法自拔
 
对很多玩家来说,类似魔兽这样的电子游戏,充满诱惑,难以拒绝。
 
生活中,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大多数的挫折,也不能像游戏一样,可以重新来过。我们没有办法十足的掌控生活,但是在游戏中,我们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玩家们花费大量的时间一点点建立了一个自己的阿凡达世界,自己的英雄角色,自己是虚拟世界的明星。
 
隐匿在网络的平等自由后面,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扮演自己想扮演的人。玩家们可以发展自己的团队,发展友谊。团队之间同样充满合作与竞争。在网络游戏世界里,人们并不感觉孤独,也不会面对真实世界里的人际关系压力。
 
但是唯一不好的是,似乎游戏永远不会结束。当你熟悉了一个领域,另一个领域会向你敞开。你会遇见新的伙伴。新的世界需要开拓,新的怪兽需要打,新的级别需要到达。总有很好和很酷的东西不停出现。你永远没有足够的钱,足够的装备,足够的供应。
 
电子游戏被设置为一个正反馈的东西,你付出,你获得,你有掌控权和幸福感。你的神经悄悄的建立起一种反应机制,严重的时候,你会觉得欲罢不能。当你和游戏绑定的越紧密,就渐渐的,和真实世界越走越远。
 
 
3怎么判断有瘾无瘾?
 
如果你有以下的情况,可以考虑下自己是不是游戏成瘾。 该标准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团队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和国际标准差不多)。
 
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4、难以停止上网;
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
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9、玩游戏危害到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必须要同时符合其中5条或者5条以上才能说明某人有网瘾。
 
 
4如何帮助游戏成瘾的人
 
1、讨论背后的原因。
 
通常成瘾是暂时无力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转而依赖于游戏。
青少年因为人生阅历不够,有时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处理好的关系,就常常转向游戏。如果是父母,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帮助成长的青少年学会克服自己的问题上,而不是戒掉游戏上。父母也不要一下子把游戏从孩子的世界中移开,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有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我们要学会的是不成为游戏的控制者,而是成为游戏的控制者。父母可以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表,在这个表里,游戏时间是被允许的。
 
有时候,夫妻间的问题处理不当,其中一方会将打游戏作为逃避问题的方式。我们经常见妻子对丈夫打游戏的抱怨,如果抱怨越多,其打游戏的势头不减反增,那应该考虑这是不是丈夫在逃避夫妻间的问题。
 
2、有所觉察。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很多行为,一旦有所觉察,就会好转。游戏本身作为娱乐方式的一种,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成瘾,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工作、身心健康,会造成家庭矛盾,甚至各种伤害。很多人不承认自己游戏成瘾。当然,也有很多父母夸张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游戏成瘾。(有一次一个妈妈求助于笔者,说起孩子游戏成瘾。我问,他一个星期打多长时间?妈妈回答说,周五放学回家打到晚上11点,有时候周六周天也要打两三个小时。)是不是成瘾的关键,是要看对游戏是不是有自控力。如果有自控力,一天打再多的时间,也不能算成瘾。
 
和成瘾者讨论游戏成瘾的坏处,(这个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一棒子把游戏全盘否定,也往往得不偿失。)让成瘾者真正意识到自己问题,是迈向摆脱游戏控制的第一步。
 
3、保持耐心,多鼓励。
 
一个离开游戏的成瘾者,可能会变得沮丧和容易生气。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玩了游戏,可能会自责,会觉得自己无可救药,会进一步降低自我评价。就像那个跳楼的张潇艺一样,觉得自己是个垃圾,什么也干不好。无边的沮丧会进一步吞噬成瘾者,严重的就是自我放弃。
 
所以,作为一个帮助者。一定要保持耐心,多关注其积极正面的一面,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允许其反复。尽量找到相应的活动来替代打游戏,比如,想打游戏的时候,去打篮球。
 
4、考虑到电子设备无处不在,所以制定的计划一定要可行。需要学会的是控制自己,而不是被游戏控制。
 
5、求助于专业人士
 
国内有很多打着军事教育+心理治疗的方式来强制戒网瘾的机构。笔者不太赞成这种方式来去除游戏瘾。一是这种方式彻底和游戏隔绝,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电子产品,是否能抵抗住诱惑,是个问题。二是这种强权压迫,迫使就范的方式,不是根本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可能一方面使当事人身心受伤,另一方面恶化和亲人朋友的关系。这种通过胁迫,恐吓带来的暂时性的臣服 ,背后往往伴随着的是亲密感安全感的丧失,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这种机构里面比较“臭名昭著”的,就是杨永信的治疗机构,存活至今,还依然有父母源源不断的把自己的孩子向杨教授输送去。笔者觉得如果家长想失去孩子对家长的爱,想给自己的孩子埋下各种心理隐患,不妨送一送。
 
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问题,背后往往和学校、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处理好背后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可行而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做心理咨询。可能是孩子,可能是家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