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每个自律的孩子,都有一个“能忍”的妈

时间:2019-03-30 16:43 点击:

请放弃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起床战役的胜利
为自己负责的开始
 
听朋友讲她的育儿经,关于“忍”。
 
在大多数的妈妈天天忙着催促孩子按时起床不迟到;抱怨孩子丢三落四、总是记不清明天上课要用的东西;
 
每天在家长群里,互相沟通孩子的作业,生怕小朋友落了哪一样的时候,我的这位朋友,总是显得优雅淡定许多
 
7岁的小姑娘,早已经习惯了晚上睡前准备好第二天上课要用的书本,并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整整齐齐叠在枕边。
 
还渐渐懂得给妈妈列清单。比如,妈妈去超市,她写好自己需要的东西,让妈妈帮忙采购。幼儿园组织郊游,也能一项项列好自己喜欢以及需要准备的东西。
 
许多妈妈跟朋友讨教经验,她总是笑笑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忍得住。”
 
比如,她也曾经大清早起来,自己眼看着时间来不及,急得跳脚,小朋友不紧不慢地洗脸、吃饭,一副漫不经心、时间于我无关的样子。
 
被催急了,小朋友悠悠地吐出一句:“我们小朋友啊,做事就是慢吞吞的,你越催,我们就越慢。”弄得她哭笑不得。
 
为此,她也没少上演“道路飞车”,一边孩子催不得,一边上课时间又不等人,确是辛苦又无奈。
 
 
后来,她检讨自己,觉得这样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便跟孩子谈判。
 
以后我们早上7:10出门,你需要自己安排时间,妈妈只会提醒你,不会催你。
但是,如果上课迟到,老师批评你,妈妈不能替你挨批评。
 
一开始,小朋友似懂非懂,也没太当回事。依然懒懒地赖床,依然慢慢地刷牙洗脸吃早餐。
 
朋友在一旁看着,愣是忍着没出声,等到孩子收拾好东西出门时,离上课时间只剩下10分钟。
 
毫无疑问,孩子上课迟到,挨了老师的批评。
 
放学后,小朋友满脸委屈,怪妈妈送她晚了,让自己迟到。妈妈把前一天的话,又跟她说了一遍。这次,小朋友似乎懂了。抱着闹钟过来,让妈妈帮她调好了起床时间。
 
第二天,虽然闹钟响后,小朋友依旧翻身睡过去了,但是,在妈妈提醒后,小朋友似乎想到了前一天挨老师批评的经历,猛地从床上弹了起来。
 
从这一件小事,小朋友开始明白,原来以前上学不迟到,是因为有妈妈在身边帮忙。
 
更重要的,她开始知道,以后,这件小事,要由自己负责。
 
 
在起床“战役”胜利后,朋友开始渐渐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比如,一周早餐吃什么,会让小朋友自己安排,而她自己则负责采购。
 
再比如,小朋友爱美,她把每天穿衣搭配的权利也交给了孩子。
 
刚开始,小朋友只负责美,衣服穿得太多或太少的事情时有发生,慢慢地,她教会了小朋友提前看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准备衣服。
 
“为自己负责”这件事,小朋友也从最开始的紧张不适,变得越来越从容,然后,慢慢爱上了自己安排生活的感觉。
 
朋友总结,说:
 
当你希望孩子自律、而不是事事由自己去掌舵时,就一定要学会忍。
 
看着她犯错不去插手,看着她慢吞吞的不去帮忙,甚至看着她烧钱忍住不去心疼钱。
 
永远做一个陪练而不是比赛的主导者,唯有此,才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忍”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忍”这件事,并不容易。也不是每个为人父母的,都忍得下去的。
 
前两天,有一则新闻: 一个来自福建,11岁的小朋友亮亮,带着父亲洪舒靖环游世界。
 
一路上,钱包由儿子掌握,路线由儿子规划,吃住行全由儿子来定主意,自己则负责骑摩托车带着他完成旅游。

亮亮与父亲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父亲说:“第二天的目的地都是让孩子定的,住宿的地点也让他自己选择,连吃饭都让他做决定。
 
我想让他学会生活中的事情都自己做决定,以及面对自己的决定带来的任何后果。”
 
他们一路向北,经过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北、抵达北京。然后再从北京一路向南,经过河北、陕西、山西、重庆、湖北、湖南、广东,再回到福建。
 
一路上,亮亮不仅坚持利用晚上的时间写作业,还自己整理行李、录视频日记、制定第二天的旅行计划,父亲则负责为儿子洗衣服。
 
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他所能想到的,陪伴儿子成长、培养孩子自律、自我独立意识最好的方式。
 
我们可以想象,这一路,父亲需要眼睁睁看着孩子犯多少错,但一旦“忍”住了,孩子自然会看到,自己的决定会取得怎样的后果,从而,更好地去做下一次的决策。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但是,当我们成为父母,便不由地想节省孩子成长的成本,不由自主地去为孩子做各种决定。
 
 
但翻看这则新闻的评论,发现许多留言,除了感慨这位父亲敢于放手外,也不乏质疑之声。
 
比如:“我就不信当爹的真的能忍住不帮忙”。
 
“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自己做主,家长真的能放心吗”?
 
可见,很多家长都太了解,眼看着自己孩子犯错不插手,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知道,自己要做到一个“忍”字,有多难,也质疑,别的家长,是如何做到的。
 

有自控力的孩子
成功的可能更大
 
每一个母亲,都希望孩子自律、独立,但是,你不肯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又如何独立?
 
而只有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自律,而不是把生活的责任都寄托在父母或者别人身上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让我们了解到,那些在5岁的时候,能够等待第二颗棉花糖的孩子,在之后的学习上要相对好一些,事业发展上也更优秀一些
 
 
这是米歇尔关于“自律”最重要的实验。
 
1998年,棉花糖实验进行以后的30年后,沃尔特·米歇尔和她的学生重做了一个实验,叫做“陌生情境”实验,以此来弄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孩子出生多久才能看出是否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他们选取了18个月左右的孩子作为被试。
 
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由活动阶段,母亲和孩子单独待在实验室的房间里,就像在家里一样玩耍5分钟。
 
第二个阶段是分离阶段,学校负责人打电话给母亲,母亲走出房间,只留孩子一人与一名志愿者单独待上两分钟。
 
ps:孩子事先在母亲在场的情况下,与这名志愿者有过17分钟的互动。在母亲离开的这段时间里,除非孩子表现出不安的样子,志愿者才会简单安慰他,告诉他母亲马上就会回来。
 
第三个阶段是团聚阶段,母亲与孩子分开2分钟后,又再次回来,此时志愿者悄悄离开房间,让母亲与孩子活动3分钟。
 
事实上,这个实验的确预示了孩子日后在棉花糖实验中的行为。那些在“陌生情境”顺利坚持了2分钟的孩子,他们长到5岁时,也能更有效地获得第二颗棉花糖。
 
米歇尔解释说:有较好自控力的婴儿通常能够应对母亲的控制,但并不是通过仅仅粘着母亲,而是与母亲保持距离(1米以上)、自己发现与探索房间、玩玩具,以此来转移注意力。
 
孩子一旦能够控制自己与母亲之间的距离,也就能在母亲做决定时不完全听从母亲的控制,在5岁时参加棉花糖实验也就可以等待更长的时间。
 
而过度控制孩子的父母事实上会冒风险,很有可能暗中破坏了孩子自控力的发育,而那些支持并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父母反倒更可能让孩子成功地在棉花糖试验中吃到第二颗棉花糖。
 

做到不容易
先处理自身情绪
 
“忍”这件事,对于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绝非易事,我们本能地想竭尽所能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所以,当孩子有一点点不好的时候,我们会怀着焦急的心告诉他怎样更好;当孩子遇到一点挫折的时候,我们又心疼地想要插手,帮他度过难关。
 
但是,我们始终要明白的是,我们可以做孩子生命的导师,成长的陪伴者,唯独不能成为他人生方向的干涉者。
 
我们得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长大。
 
 
想要做一个能“忍“的妈妈:
 
首先,你得学会缓解自己的焦虑
 
其实,大多数的情况下,父母忍不住的控制,源自于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的焦虑。
 
这个时候,采用“最糟情境预测”的方法会非常有效。比如,孩子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最糟的情况是,以后孩子出国,英语成绩受限。
 
但是,我们同时会有一个解决方案:第一,不考虑出国留学这条路;第二,孩子坚持出国留学,这个时候,当他自己做出了选择,学英语的动力会自然增强。
 
当这样考虑的时候,焦虑会少很多,也不会在此刻就急切地强迫孩子一定要把英文学好。
 
其次,学会倾听孩子对自我的期许。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对于孩子过高的要求,来自于我们尚且没有搞清楚自己希望孩子过一个怎样的人生,于是,拼命给孩子创造各种条件。
 
这么做的初衷,无非是希望孩子保有最多的选择权,能懂得十八般武艺,在任何场合,都立于不败之地。但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这个时候,请试着去倾听孩子自己的选择,问问他究竟喜欢什么,愿意学习什么,跟着孩子的步伐走,而不是武断地做一个发号施令者。
最后,放弃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越来越多的人讨论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创伤,有人说: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个道歉。
 
我想告诉你,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也便没有完美的妈妈。即使有一天,我们真的成为了完美的妈妈,一定会发现,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另一种能力,比如,自我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挫折、在逆境中扭转局面、赢取良好结果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都是我们成长、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能力。
 
所以,请放弃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一个快乐、不焦虑的妈妈远比一个完美的妈妈重要得多!
 
 
小乐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先修行自己,别“忍”出“病”来哦!
 
那些已经走过来的妈妈,当年你是如何“忍”的?欢迎在下方留言,说说当年的经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如果需要我们的帮助,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们:
·电话:023-89009815  
·邮箱:865273090@qq.com 
·QQ:865273090
·网址:www.hspxl.cn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黄手帕个人订阅号:黄手帕心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